盛夏之日,万物繁盛。7月23日下午,由振兴国际智库举办的“美国《无尽前沿法案》的挑战与应对”专题研讨会在振兴国际智库基地成功举行。参与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分别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高校和有关科技企业。
研讨会由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主持。正式展开研讨前,李志起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无尽前沿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出台的背景,并提出了围绕此次研讨会所探讨的问题,请参会领导、专家展开研讨和交流。
李志起介绍中指出,《法案》把美国跟中国完全放在一个对立的角度,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尤其它的聚焦点是非常突出的。“这一千亿美金聚焦领域的第一个就是人工智能,站在北京市的角度,也有必要对这个事情高度重视,因为人工智能的第一高地就在北京,量子计算的第一高地也在北京,网络安全对北京来说毋庸置疑也十分重要。”
李志起表示法案对抗中国的意图非常鲜明,这种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因此希望参与研讨的领导、专家围绕探讨问题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更好的形成专报向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反应,为其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部分参会科技企业代表指出,透过《法案》可以看出,一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已经不可避免的,不要抱有幻想;二是中美地分出胜负前,无论是新型技术、产品的获取,还是国际的营商环境都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因此,他建议,首先针对国内跨国企业,国家层面要帮助其改善国际营商环境很关键;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核心是要建立基础理论的突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最后,要举国之力发展关键与新型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大对人工智能、5G、半导体、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某重要研究所参会代表发言表示,《法案》对我国科研发展打击性很强,既有理论引领又有科技的支撑。他认为,一方面我国的科研方式要转变,在人才、科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打一场军事科研的人民战争,利用各种力量来突破对我们技术的打压和封锁;另一方面军民融合发展要从国家顶层上发动起来,做到军地技术发展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发挥各自优势。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原所长曹廷泽少将指出,从《法案》的出台可以看出,一是美国意识到了中国发展和崛起已经对其构成了“威胁”,二是美国运用的思维是围绕竞争来开展的,无论是技术创新、社会发展、思维变化都是其正规的一种规律性的发展,但我们要警惕其阴谋。他建议,一是我们要积极应对,看到我们的长处和不足,戒骄戒躁;二是我们要好好思考来应对好这场科技战,应对策略还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取长补短,灵活应变。三是要优势放大,技术上我们和美国比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新举国体制的优势来积极应对。四是要提倡军民融合,军事科技要和地方、企业产生互动与影响,互相调动参与,集中力量攻关核心科技与科研成果,带动举国科技进步发展。
国家智库高级研究员 、振兴国际智库专家顾问杨承军教授在书面发言中指出,虽然美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力每况愈下,但我们在应对战略和策略上,对美国的相关动向,我们还是要高度警惕他们的各种干扰和破坏。杨教授建议,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与霸权主义长期斗争的准备,充分认清美国世界霸权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外交和舆论上占据主动,在各种国际媒体上,从不同角度发声,让美国看到中国自上而下的声音,看到中华民族真实的人心和民意。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当前这场中美的这场较量不仅是科技战,已经全面的从贸易战到科技战、舆论战、情报站方面展开。因此,应对美国的对抗,我们要在国际上加大讲好中国故事的力度,发挥好我国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法案》边缘进行科技上突破和进攻,隔代布局未来科技、未来产业。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认为,《法案》避无可避,我国应从两个方面拓展空间:从内部来看,要加快结构性问题的改革,特别是推进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合规监管、促进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企混改取得实质性突破。从外部来看,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打破美国数字铁幕很重要的砝码,全球气候治理是我国能够在国际上主导相关话语权的非常重要的领域。
振兴国际智库其他领导与专家一同参与了此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