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再迎春天:解码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大突破信号

时间:2025-03-21

2025 年全国两会备受各界关注,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关于民营经济的表述更是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报告》指向更具突破性,不仅延续了 “两个毫不动摇” 的一贯立场,更是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以及创新生态等诸多关键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举措。这些重大变化,深刻地映射出民营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所占据的战略性重要地位,同时也清晰地标志着中央对于民营经济工作的大力支持已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从 “政策倾斜” 到 “制度重构”:市场准入的系统性突破

回顾过去十年间民营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放开” 与 “鼓励” 无疑是两个最为核心的关键词。然而,在实际的市场运作过程中,隐性壁垒却始终如影随形,严重阻碍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民营企业长期面临 “玻璃门”“弹簧门”等发展困境。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其难以真正融入其中,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在今年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并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列为重点任务。这一极具突破性的表述,彻底打破了传统政策框架的束缚,它意味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以往在局部领域进行政策松绑的渐进式改革,迈向整体性制度重构的全新阶段。这种制度性的重大变革,将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环境,有力地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更为广泛、深入的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民间投资呈现连续的负增长,占比较低。因而,在今年的《报告》中提出 “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并将新增政府债务中的 4.4 万亿元专项债券用于消化地方政府拖欠账款。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更通过制度性安排打破了 “政府投资主导、民间资本观望” 的困局。激活民间资本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报告》中的相关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民间资本的重视。

从 “监管约束” 到 “权益护航”:公平竞争环境的法治化升级

在过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内卷式竞争”“违规异地执法”“远洋捕捞” 等现象曾长期困扰民营企业,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今年的《报告》首次将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写入政策文本,并明确提出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这一显著变化,标志着政府在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治理理念和方式上,实现了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法治化轨道的重大转变。


具体来看,《报告》要求 “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并借鉴浙江 “小店经济” 经验,通过简化审批、提供小额贷款等方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同步推出了 “首违不罚、轻微免罚” 清单,从制度层面为企业筑牢了防范过度执法的坚实屏障。这种 “严监管 + 优服务” 的双轨模式,既能够有力地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又能够为企业松绑赋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正是得益于政策环境从 “管控” 到 “护航” 的转变,使得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因为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企业才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范。

从 “要素驱动” 到 “创新驱动”:发展动能的战略性升级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主体数量。今年的《报告》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方面,展现出了全新的思路和举措,将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与 “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加速前行” 并列提出,这一表述与往年单纯强调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的提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报告》提出的“设立专项基金”、“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组合措施,推动民营企业从 “跟随者” 向 “领跑者” 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首次强调 “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一要求直指家族式管理、治理结构不透明等民营企业发展痛点。例如,小米集团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股权激励,实现了从初创企业向国际化集团的跨越。这种制度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更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大突破,既是对民营经济历史贡献的肯定,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从市场准入的制度重构,为民营企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到公平竞争的法治护航,保障民营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再到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中央对于民营经济的支持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营经济必将以更强的信心、更优的创新、更实的担当,书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已来,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