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由振兴国际智库、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科院科技智库中心主办,新京智库、北京市和光书院博物馆、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协办的2024新年经济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重构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产业重构来启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来自政府、产业、学界、投资机构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无人飞机等多个产业的120多位嘉宾参加本次论坛,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论坛由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张杨全程主持。
本届论坛活动以“多样性、多元化、权威性”为宗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角度,为参会者提供了一场关于如何发展产业的思想盛宴。论坛设置了包括主旨演讲、产业兴区发展论坛、迈向产业强国论坛、专家表彰仪式、2024产业振兴中国行启动仪式和智库+生态联盟成立仪式等多个主题活动。此外,还特别设置了趋势前瞻环节,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和民营经济研究专家进行前瞻性演讲,引领与嘉宾洞悉未来趋势。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各国都在积极寻求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路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应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机遇,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共谋发展
论坛伊始,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张杨在介绍完出席本届论坛的领导和嘉宾后,宣读了中央财办原副主任、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先生的贺电,贺电中杨伟民祝愿本次2024新年经济论坛圆满成功,并希望在座的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丰硕的成果,不断追求卓越,共创美好未来。
随后,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朱相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合作部部长吴蒙在论坛上进行致辞分享。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低迷,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依然较多,但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也在积累,比如国际市场需求正在稳步恢复,全球贸易增长有望好于去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应对全球性挑战更加需要中国。民营企业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的环境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面临的问题困难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要坚定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底气,保持定力,加强风险预判和战略预置,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做到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朱相远致辞中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智库在国内外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智库应继续深化经济研究,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持,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合作部部长吴蒙致辞中强调,重构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国家当前推动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也是中国贸促会目前重点关注、重点推动、重点促进的产业发展方向。他提出,重构产业不是简单的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而是一场涉及思维方式、发展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需要打破产业边界,推动跨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同时,培育发展新动能也是重要任务,要在数字经济新领域寻求突破,全面挖掘潜在市场需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竞争优势。最后,他强调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
智库四周年:智慧探索的深度碰撞与实践硕果的璀璨绽放
在辉煌轨迹环节,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原主任、振兴国际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柯文进以《智库4周年探索与实践成果报告》为题,介绍了智库成立四年以来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对国家决策的贡献。
他表示,目前振兴国际智库的各类专家顾问总人数已突破180人,已成为全国工商联社情民意信息基地、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非工经济研究领域统战工作的联络站”、北京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的工作站”、北京市工商联参政议政基地。过去四年中,智库在战略问题、经济问题、产业专题等领域已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人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其中,120余项研究和创新实践成果获得了全国、北京市和各部门的肯定与采纳,30余项优秀成果已被纳入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等地区的政策制度之中。
分享最后,他表示,未来智库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典范。
产业是城市的灵魂,重构产业就像植树造林
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发表了题为“重构产业——启动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的演讲,他结合一线调研情况,在发言中分析了全球产业的时代之变、世界之变、中国之变。
他认为,产业是城市的灵魂,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新引擎”,而产业发展的关键是通过重构找到全新模式和发展动力。“重构产业就像植树造林。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深耕产业基础,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他表示,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城市要重构自己的产业名片,启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要在传统领域焕新“迭代”、新兴业态壮大“抢滩”、未来产业培育“占先”。
李志起强调了企业在产业重构中的重要角色。李志起强调,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推动产业重构的关键力量。因此,企业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政府、学界、投资机构等各方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李志起认为,数智化、低碳化、大文化是促进产业重构的三大新动能。企业应高度重视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进一步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他还指出,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国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情。
产业兴区,铸就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引擎
在产业兴区发展论坛环节,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马冬梅,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颉换成,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周新蓉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实践者和领导者做专题分享。
平谷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马冬梅向与会嘉宾重点介绍了平谷区的物流产业。她表示,平谷区物流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变。当前,平谷区将物流产业作为重大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国家大战略,与“一带一度”生态交通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对标对表,高起点编制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平谷区以物流聚产业、以平台聚要素,坚持招大商、大招商、招好商,科学绘制现代物流产业“微笑曲线图”,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此外,平谷区还紧抓多式联运,做强枢纽经济,打造开放新窗口,强化前瞻性布局,探索构建一体五圈物流产业生态体系,为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颉换成,会上分享了门头沟区在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特色装备三大产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他强调,门头沟区正致力于打造京西智谷,构建要素齐全的生态产业体系,并积极破解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同时,门头沟区也在加强人才保障,深化打造产业IP,开放场景打造行业标杆,并欢迎有识之士到门头沟投资兴业。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新蓉为与会嘉宾介绍了大兴区基本情况,包括大兴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交通优势、空间布局、产业集群和政策环境等方面。重点分享了大兴区产业发展情况。她表示,大兴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国家级、市级、区级政策叠加优势,现已在生命健康、临空产业和先进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她介绍大兴区构建了完善的“1+N”产业政策体系和优越的区域营商环境,聚焦主导产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推动多个高频事项办理场景联办,已成为企业投资和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直面产业升级浪潮,共话挑战与机遇
在产业兴区发展论坛环节,华为、阿里云、北汽新能源、联合飞机集团、华熙生物的代表围绕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无人飞机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力等发表观点,为区域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华为北京副总经理刘海涛表示,大模型的革新需要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其成功不仅体现在单纯的文本生成上,更在于与各行业模型的深度融合。只有汲取了行业特定的知识和数据,大模型才能真正为各类行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代康伟表示,在北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被视为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北汽一直致力于通过研究和创新,提供满足消费者生活品质提高后的需求变化的好车和好的空间解决方案。在好车的定义上,北汽注重三个世界级开发标准,即验证标准、制造标准和世界级合作伙伴。同时,针对智能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北汽提出了三个空间上的定义和理解:最健康、最安全和最便利的消费者使用场景。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活性物研发管理总监王瑞妍表示,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合成生物重塑人类获取资源的支撑技术。合成生物学作为底层支撑,为生物制造带来了颠覆性和跨越性的发展潜力。这种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更是实现绿色制造和双碳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确保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中国才能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稳固自身地位。
无人机及飞行控制领域专家,联合飞机集团、北京中航智创始人兼总裁田刚印表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电力巡检、农林植保等领域的应用,助力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在发展低空经济的过程中,低空空域管理的创新和变革至关重要。同时,航空级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正在颠覆全球产业格局,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阿里云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博士表示,中美两国在AI大模型应用及产业发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深入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清楚识别两国之间的差距、机会和瓶颈。在未来的趋势中,AI大模型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两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荣耀时刻,共鉴卓越成就
为了感谢智库专家在智库发展、课题研究、建言献策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论坛特别策划了“专家表彰仪式”。向这些为产业发展和智库成长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感谢。同时,为进一步壮大智库专家队伍和智库研究水平,论坛设置了聘任仪式,以正式邀请和引进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
在专家表彰仪式环节,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振兴国际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柯文进,北京和光书院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研究员、振兴国际智库副理事长陈步一,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振兴国际智库学术委员会专家王海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振兴国际智库学术委员会专家叶堂林,中国商报社原社长助理、中国商报研究院副院长、振兴国际智库学术委员会专家郑灿朝被授予“杰出贡献奖”。
在聘任仪式环节,国际合作中心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名誉会长张重庆被聘为智库特邀顾问;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被聘为智库战略指导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卫健委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宣教司长、巡视组组长席小平被聘为智库顾问委员会特邀专家。
此外,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原副局长王岩琴,北京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民建北京市委原常务副主委任学良,北京一轻控股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志民,北京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市政协经济委原主任徐熙,北京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原主任高华,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陈萍,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副社长牛春安,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北京湖南企业商会副会长、秘书长李轩,中国品牌杂志社社长张超,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被聘为智库学术委员会专家。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张杨,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亚辉,北京工商大学乡村振兴产融结合研究院副院长李志生,新京报新京智库首席研究员柯锐,奇点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战略委员会主席赵辉,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孙会峰北京商旅同舟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柴大勇,北京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协会秘书长、红演圈科技集团董事长鲍啸峰被聘为智库高级研究员。
重塑区域经济格局,2024产业振兴中国行正式启动
本届论坛还举行了“2024产业振兴中国行”启动仪式。“产业振兴中国行”是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专项行动。在2023年,走过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广州、成都、南京、长沙、苏州、芜湖、永州、淄博、保定、巴彦淖尔、五常、宁化等多个城市,而今,2024“产业振兴中国行”再次启程。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2024产业振兴中国行成立了专门的课题调研组,针对不同产业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调研组顾问包括原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少将、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余爱水,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朱相远,国家行政学院原纪委书记、纪委书记,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杨文明,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振兴国际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柯文进。
同时,我们还发布了产业强国案例征集活动,通过征集和发布各地在产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与创新实践,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在启动环节,振兴国际智库联合上奇数据发布了《中国城市未来产业竞争力研究》这一重要研究课题。课题将对我国城市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旨在深入挖掘各城市的产业优势和潜力,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智库+生态联盟成立环节,首批联盟单位包括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食品安全报、北京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协会、北京湖南商会、未来独角兽基金、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独角兽企业分会等。联盟的成立,旨在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未来,振兴国际智库智库将与合作伙伴们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
聚焦经济前沿,共享智者灼见
作为本届论坛压轴环节,在趋势前瞻部分我们邀请到了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和全国工商联原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庄聪生两位重量级嘉宾分享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和趋势预测。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指出,中国未来经济的红利在于把所有民营企业的活力充分的解放出来,真正市场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微观主体,而不能依靠单一的宏观调控,好的产业政策有助于支持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工商联原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庄聪生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硬道理”的清醒认识高质量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自觉走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道路,把企业做精做优做强。他表示,在新的一年中,新机制与新模式的建立的优先级将显著提升,破旧工作和破旧影响将会有所控制,在防范经济失速风险的情况下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结构性改革。他同时建议,民营企业要在自己熟悉的行业精耕细作,改变过去那种贪大求全、无所不能的做法,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干自己专业的行业,做自己懂的事情,把企业做精、做优、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