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范围内来说,北京无疑是专精特新企业聚集的重点城市之一。尽管近年来北京市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看来,其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经李志起调研,目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行业分布不合理,制造业偏弱;产业承载能力弱,外迁风险大;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协调能力弱。
李志起告诉记者,北京市以“小巨人”企业为例,制造业占比仅为50%,低于全国水平;属于“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企业数量占比也低于全国。
▲李志起与北京市工商联领导一同调研中科创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李志起解释说,在北京,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推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人才流失的风险同步,企业的创新力量存在弱化可能。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挑战日趋增大;在企业资金支持方面,融资产品偏少,资金存在期限错配问题。
为此,李志起建议:加强协调推进,形成政策合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让专精特新企业安心发展;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衔接,以基础研究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继续强化金融支持,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不断“输血”;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为企业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推动数字赋能,加大中小企业升级改造支持;坚持培育挖掘先进案例,扩大示范效应。
▲2021年,振兴国际智库与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配合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经信局、北京市工商联开展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专项调研工作,按照要求在实地走访调研北京科技企业的基础上,围绕明确行业发展指标、体现中国特色、符合首都定位等方面,研究制定并形成了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评价标准,上报后均获市领导批示,并最终推动标准出台。图为去年 3月30日,调研组走访调研同方威视
他说,应进一步规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安全、高校、便捷的外部营商环境。可尝试组织与“链主”企业常态化对接,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集中的重点产业链,采取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的形式,常态化组织产业链“链主”与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见面、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系列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链发展。在企业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深厚氛围,形成明星企业群星璀璨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