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近期经济发展的4点建议

时间:2021-11-08 作者:李志起

编者按:此文根据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近期参加某国家机构经济形势座谈会发言记录整理。

今年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我们组织专家和企业家认真研讨分析,又重点学习新华社《十问中国经济》的重磅文章,启发良多。我们认同,现在研判中国经济,既要关注现实数据,更须保持辩证思维、战略定力,观大势、谋全局、看长远。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相比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和不平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更快、更均衡。与此同时,中央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大胆改革创新,把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又很难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包括住房、教育、垄断、数据安全等问题一一加以解决,化解长期风险,以雷霆之势赢得了主动权,为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取了时间窗口期。

当前,稳经济需要跨周期思维。疫情重压之下,既要推进改革,又要注重发展;既要增速,又要质量。既要顾长远,又要考虑眼前现实,要驾驶好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力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除了要特别警惕房地产潜在风险、通胀升温压力、债务违约等“灰犀牛”、“黑天鹅”事件之外,我们建议:

1、呵护实体经济,必须高度警惕PPI飙升对中小企业造成的较大困境。

9月PPI同比涨幅由9.5%扩大至10.7%,刷新统计新高,环比上涨1.2%,涨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为近4个月来的新高。由于上涨原因复杂,预计PPI数据见顶仍需较长时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让一部分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规上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却让身处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叫苦不迭。我们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东莞深圳一带不少加工制造企业压力巨大。有不少企业反映,今年以来铜、铝、不锈钢、塑胶、阻燃剂、电子元件都在猛涨,加上运费也大幅上涨,货物运不出去,成本压力大增。中小企业不敢找客户涨价,只能自己消化,导致出现“销售额增加了,但利润却大幅变少了”的困境。调研中,两地3家线缆企业预计今年利润率下滑10%以上,多家电机企业反映今年利润下滑70-80%。

当下有关部门已经对煤炭价格上涨进行干预,同时正纠偏一刀切限电限产现象,我们建议还需要带头组建跨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人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为受影响较大的一个个产业链开展“雪中送碳”工程,提供窗口指导,协助企业分层分级理清影响生产经营的重大外部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把精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帮助企业能够降低原材料成本压力、用工成本压力、资金周转压力。

2、改善消费短板,需要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出真招、干实事。

9月消费提速,主要是得益于疫情暂时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中秋国庆双节对消费产生拉动效应,消费增速向均值修复。但前三季度3.9%和9月份4.4%的消费增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内大循环的建设要求仍有差距。

面向未来,我国仍需充分发挥国内超大市场优势,尤其是近期公布的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任重道远。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战略示范,在建设一流的城市品质、形成强大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供给能力,具备国际消费聚集、品牌汇集、价格形成和产业创新功能上下功夫,启动消费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要注重把握新生代人群消费升级和消费习惯变化,以数字化“新内容、新场景、新体验”升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并加速两者互补融合,实现消费前沿的创新突破。

3、培育增长新动能,要把数字经济、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当成头等大事。

前三季度的产业亮点是,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从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同比大幅增长172.5%,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智能手表等体现新动能的产品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集成电路、微机设备等重要电子产品分别增长43.1%、30.7%。这说明中国支撑经济发展的创新动能正持续增强。

从区域角度来看,前三季度GDP增速有8个省市增速超10%,除有较特殊因素的湖北(18.7%)和海南(12.8%)之外,北京市GDP增速达10.7%,实际位列第一,浙江达到了10.6%位居第二。

北京、浙江等地增速较快的原因之一是注重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精尖产业发展。当前新经济占北京GDP的比重已经达到3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1-3季度全市新经济增加值11719亿元,同比增长19.8%,两年平均增长12.1%。前三季度,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2%、22.4%、20.3%、20.2%和18.9%,增速均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正如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各地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培育本区域的未来产业,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

4、稳住民营企业信心,要重视为民企正确解读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近两年不少著名民营企业发展触礁,近期一些新经济企业又因违规经营遭到一系列强力监管与治理、被开出天价罚单事件,究其深层原因,是企业和企业负责人不能正确理解近年来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措施的深度调整和改变。

政策是一个行业最大的助力,也可能对一个行业是灭顶之灾。国家不断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指引企业发展,而民营企业不如国企央企有天时地利之便,往往对政策是不会看、看不懂、看不透,往往只注重文件精神指向性指标性要求,不注重研究政府出台政策的背景和深层次内涵。同时,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不善于与政府沟通交流,缺乏与政府打交道的“组织通道”、“办事通道”和“信息通道”,作出的决策体现政策精神导向性不强,导致民营企业发展迷航偏向,甚至触碰国家政策法律底线。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更是民营企业的指南针、生命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越是在这种内外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对企业发展来说就越需要方向明确的战略体系与科学理性的公共政策作支撑;越需要深入研判国家大势和政策,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这方面尤其需要各级工商联系统、行业商会协会和民间经济智库等发挥重要作用,科学解读、正确解读、系统解读相关政策指引,避免企业发展误入歧途。

(李志起,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