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成长“三部曲”的关键第一步

时间:2021-08-11 作者:李志起

1628645816688760.jpg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独门绝技”。在同步开幕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围绕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优质企业,近年来,工信部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领航企业等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小巨人”企业,5批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

1628645865252691.png

据了解,财政部、工信部已于今年年初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件明确,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支持部分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强化服务水平,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定义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工商部门登记、连续经营3年以上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专”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精”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特”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新”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简而言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具有专业化生产技术或工艺,并具有精细化管理特点,能够生产特色和创新性产品的中小制造业企业。

微信图片_20210811093621.jpg

在经济效益方面,“专精特新”小巨人须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上年度企业营收在1亿元至4亿元之间,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其次,“专精特新”小巨人须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3年及以上,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本企业营业收入的70%以上,主导产品享有较高知名度,且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或全省前3位。

在创新能力方面,“专精特新”小巨人具有强劲的创新创造能力,近2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等。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具备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具备完成技术创新任务所必备的技术开发仪器设备条件或环境。

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有完整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取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产品生产执行标准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或是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认证(国际标准协会行业认证)。企业已建立规范化的顾客满意度评测机制或产品追溯体系。

“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

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大,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制造业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缩小版的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与隐形冠军企业共同点有:第一,将产品品质放在首位;第二,坚持创新,将创新看作企业发展的引擎;第三,拥有核心技术,坚持以核心技术促进发展;第四,追求持续增长,将增长看作企业发展的目标。正是凭借这样的发展实力,“专精特新”小巨人才成为了制造业中的优秀企业。

微信图片_20210811093629.jpg

7月27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长沙召开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作在线致辞时明确指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此外,刘鹤要求企业家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全国各省市只有大力培育和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代表的优质中小企业,中国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披荆斩棘的隐形冠军企业,也才会将优质中国制造业产品推向全世界。也只有这样,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才会最终实现。

如何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让它们大起来、强起来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在新一轮的积极政策和大力培育下,不仅有望培育出更多的“小巨人”’“隐形冠军”,也能更好地引导其他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力,有利于增强产业链的创新能力。

“如果说我国的中小企业早先是在求规模、求数量,那么现在已经开始向求质量转型。而此时提出‘专精特新’则恰恰是为迷茫中的中小企业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在李志起看来,“从‘专精特新’到‘小巨人’,再到‘隐形冠军’,可以说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在经历成长过程中的‘三部曲’,而‘专精特新’的重点培育正是为后续的隐形冠军的形成提供更多可能。”

微信图片_20210811093625.png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重点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将其打造成产业链中关键节点,有效推动其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各地各部门应制定更优惠的政府采购、财税金融、市场管理等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当地产业集群和环境配套的优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其能游刃有余地专注于主营业务,把更多精力投身于研发创新活动,全面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影响力。

李志起也提出,要更好地培育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顺利实现“三部曲”,还需多方合力才能让中小企业后劲十足。他表示,如仍需发力改善相关企业的融资环境,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等,同时针对一些政策‘从楼梯上下不来’的现象,建议在地方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作为中小企业了解政策的统一窗口,让好政策真正能落到中小企业。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