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起出席第三届低碳智慧城市论坛并作专题分享

时间:2025-10-10

9月20日,第三届低碳智慧城市论坛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本次论坛以“低碳发展·智慧赋能”为主题,汇聚来自学术界、企业界、政府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受邀出席并作专题分享。

聚焦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分享北京实践经验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治理领域的资深专家,李志起以《北京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展开分享。他指出,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方向,北京依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正通过“技术—产业—场景—制度”协同生态构建,探索特大型城市绿色转型路径。

在顶层设计层面,北京已出台《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及2025年工作要点,建立由市委生态文明委牵头、50余家单位协同的推进机制,明确“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策略,为全市绿色转型提供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实践成效方面,李志起重点介绍了北京在三大领域的突破:

绿色技术创新:布局近200个绿色科研平台,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总量达6.6万件、居全国首位,在氢能、固态电池等领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推动15项关键技术达成意向签约;

绿色产业培育:聚焦氢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七大产业,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31万辆,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518%,16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形成集群效应;

城市低碳转型:率先实现北方特大型城市能源消费基本无煤化(煤炭占比降至0.5%),“无废城市”框架初步建立,2024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8%,京津冀氢能走廊等区域协同项目加速落地。

直面挑战与未来展望,为低碳智慧城市建设献策

李志起在分享中坦言,北京当前仍面临国际规则话语权薄弱、部分关键技术自主能力不足(如高端传感器、可持续航空燃料等依赖进口)、政策协同性与企业获得感待提升等挑战。对此,他建议未来需深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建设“智慧双碳平台”赋能能源、交通系统减排;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攻坚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京津冀绿色协同,打造高韧性产业集群;同时加强全球治理参与,推动“北京实践”转化为国际标准。

他强调:“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既是产业变革,更是治理能力升级。北京将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全球城市低碳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北京模式’。”

论坛凝聚共识,共推低碳智慧城市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承办。与会专家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技术应用、智慧治理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达成“低碳智慧城市建设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的共识。李志起的专题分享因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案例,引发在场嘉宾热烈讨论,为论坛贡献了“北京经验”的鲜活样本。

据悉,论坛同期还举办了“低碳智慧导向的可持续城市更新”分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观看总计超过万人,为推动低碳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