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十五五 | 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亟需谋划的“4篇大文章”

时间:2025-03-21

“十四五”时期,各地乡镇街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经济发展、产业规划、环境治理、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站在迈向“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上,深入总结过往经验,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对推动乡镇街道持续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过往发展成果为基石,乡镇街道在“十五五”规划中,应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优化产业规划,强化环境治理、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实现全方位、可持续的发展。

以产业规划为引擎,驱动经济蓬勃发展

1、挖掘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

各乡镇街道在“十五五”规划中,要深度挖掘本地资源禀赋,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如鲁塘镇依托“石墨之都”的资源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微晶石墨特色工业小镇,通过发展石墨精深加工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建镇以特色农产品产销为基础,发展文具、电子、机械加工等产业集群,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荷花路街道借助齐鲁样板村建设,联动桃园村、朱家庄村、程家庄村,发展现代农业(果蔬花卉种植)和生态旅游,推动“三生三美”融合。深入分析这些成功案例后,振兴国际智库认为,在“十五五”期间,乡镇街道应深入调研本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明确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2、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成为乡镇街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十五五”规划中,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如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入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十五五”期间,乡镇街道也应借鉴这一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关注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等方式,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加强产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产业融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各乡镇街道在“十五五”规划中,要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产业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如平江县虹桥镇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打造高山梯田旅游度假区、休闲农庄等项目,推动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通过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振兴国际智库认为,应当精准定位特色产业,挖掘资源优势。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入,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推动产业升级。积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同时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产业融合,从而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强化环境治理,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1、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是乡镇街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十五五”规划中,必须牢固树立生态底线思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鱼形山街道划定生态公益林2205.75公顷,禁止水库采砂和养殖,推进水生态修复;缙云县新建镇将生态保护红线与产业布局深度绑定,保护国家级传统村落河阳村及省级文保单位,推进古建筑修缮和非遗传承。“十五五”期间,乡镇街道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推进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在“十五五”规划中,要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对城镇和乡村的环境卫生治理。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街道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开展2000年前建成老旧小区和连片平房区的有机更新,治理私搭乱建等问题;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推进东滩鸟类栖息地优化、河道治理,建成污水处理站85座。这些经验表明,乡镇街道应加大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垃圾、污水、废气等的治理,打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3、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在“十五五”规划中,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如东莞市东城街道统筹三个千亩级产城融合发展区,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改造老旧低效村级工业园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提升城市功能与居民生活质量。乡镇街道应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因此,振兴国际智库认为,应当树立生态底线思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大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垃圾、污水、废气等的治理,推进环境整治。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发展绿色产业,进而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优化民生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1、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十五五”规划中,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衡阳市在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中,重点布局普惠性民生设施(教育、医疗、养老),避免“千镇一面”;浙江省绍兴市黄泽镇推进明溪小学、镇体育馆等民生项目,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3A村。振兴国际智库在深入调研后建议,乡镇街道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加强就业创业扶持,促进居民增收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在“十五五”规划中,要加强对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各地乡镇街道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创业优惠政策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积极性。如湖北省孝感市巡店镇建设绿色水稻基地、规模化蔬菜基地,发展“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山东省济宁市金乡街道重点招引输配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产业,推进5万吨农产品深加工、6万吨共聚酯等项目投产,促进了居民增收。

3、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防线。在“十五五”规划中,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各地乡镇街道应加强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宣传和落实,确保居民应保尽保。同时,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需求,加大对残疾人、老年人、低保户等群体的帮扶力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居民。

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社会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在“十五五”规划中,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街道推行智慧党建平台,线上党员管理覆盖率达90%以上,红色代办业务覆盖70%以上,目标至2025年五星级党支部占比75%。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十五五”规划中,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各地乡镇街道应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对信访积案的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因此,智库建议,应该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现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3、推动居民自治,激发社会活力

居民自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在“十五五”规划中,要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居民自治。各地乡镇街道可以通过建立居民议事会、社区志愿者组织等方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如山东省潍坊市坊城街道五马路社区链接9家商户打造“共享+・HUI生活”品牌,推出健康体检、折扣优惠等共建项目;富民街社区开展“四清强社”攻坚行动,优化社区治理效能。通过推动居民自治,激发社会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因此,振兴国际智库认为,应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行智慧党建平台,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服务能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居民议事会、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决策,推动居民自治,最终构建和谐稳定社会。



振兴国际智库基于专业的政策经济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地方政府(涵盖省、市、县、乡镇、街道)及企业提供“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服务,包括发展战略定位、发展策略、产业规划、民营经济及营商环境优化等专题研究,同时协助编制“十五五”专项规划、总体规划以及三年行动计划,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经济发展前沿资讯与实战策略!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