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全球产业版图。以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为典范,其在政务、制造、农业等多领域已展现出标杆性的实践成果:浙江省依托DeepSeek-R1模型优化智能客服系统,企业咨询响应速度大幅提升60%;安徽省引入DeepSeek-V3实现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动态优化,零部件库存成本显著降低22%。这些生动案例有力证明,“人工智能+”已从技术概念跃升为现实生产力。各级政府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统筹布局,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构建“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增强AI与产业融合度
一是实施“大模型+”垂直深耕战略。借鉴浙江省衢州市的成功经验,基于DeepSeek构建“政务知识大脑”,归集2.3万份政策文件,形成智能问答库,政策匹配准确率从68%跃升至92%。建议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筛选3-5个优势产业(如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联合大模型企业开发专用版本,深化AI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如,安徽省将DeepSeek-V3接入江淮汽车研发系统,通过参数优化,新能源车电池热管理效率提升18%,研发周期缩短25%。
二是建立AI产业诊断工具。开发区域产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可参考广东省的“AI-Ready指数”),动态监测企业设备联网率、数据标准化程度等12项关键指标,精准定位产业改造升级需求。
二、打造智能算力网络,破解“有数据无算力”难题
一是推进“云边端”协同布局。参考山东省“算力券”模式,对使用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的中小企业给予30%的算力补贴。深圳市龙岗区已建成全国首个工业边缘智算中心,通过DeepSeek模型压缩技术,使智能检测设备的算力需求降低75%。建议在国家级经开区布局50P级以上的智能算力中心,优先满足制造业对实时推理的需求。
二是探索算力共享新机制。推广江苏省“算力银行”模式,将政府部门闲置算力向企业开放(如杭州市余杭区政务云夜间算力调用率达87%),有效降低企业初始投入成本。
三、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营造可信流通生态
一是建设行业知识中台。广东省佛山市基于DeepSeek构建装备制造行业知识图谱,归集12万份专利、3.6万小时工艺视频,形成47个可调用API接口,赋能200余家中小企业。建议各地设立“数据经纪人”制度,推动行业知识资产化,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
二是创新数据治理工具。应用大模型技术实现敏感数据的自动脱敏(如北京市运用DeepSeek检测政务数据隐私泄露风险,误报率较传统方法下降41%),并建立数据分级分类授权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四、实施“百千万”场景攻坚计划,加速AI价值释放
一是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杭州市依托DeepSeek开发“政策计算器”,自动匹配企业可申报政策,2023年惠企资金兑付效率提升3倍。建议全面推广“AI公务员助手”,实现80%常规公文的自动起草、核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二是推动制造业深度赋能升级。山东省潍坊市引入DeepSeek农业大模型,构建“气候-土壤-作物”模拟系统,指导寿光蔬菜基地节水29%、减药36%。建议在装备制造领域推广“AI工艺优化师”,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三是推动民生领域创新发展。成都市运用DeepSeek-Math模型开发智能教育平台,为2.3万所学校提供个性化习题推荐,学生知识点掌握效率提升33%。建议进一步拓展AI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五、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筑牢风险防控底线
一是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参考深圳市“AI星火计划”,联合DeepSeek等企业开设大模型微专业,3年内培养5000名“AI训练师”,破解企业应用人才短缺难题,为AI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健全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大模型备案审查机制(如上海市对DeepSeek等模型实施动态风险评估),在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部署AI防火墙,阻断异常数据流动,确保数据安全。
三是创新金融支持工具。设立“AI成果转化保险”,对采用国产大模型的首台套设备给予90%的保费补贴,降低企业试错成本,鼓励企业积极创新。
建议:把握窗口期的三大行动指南
一是立即行动:2025年内完成本地区“AI+产业”适配性评估,发布首批30个重大场景清单,推动AI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是重点突破:遴选2-3个优势行业,联合大模型企业建设垂直领域知识平台,深化AI技术在特定行业的应用和创新。
三是生态筑基:设立10亿元级的AI产业发展基金,构建“数据开放-算力共享-人才实训”的公共服务体系,为AI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