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营主体之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之变,详解百强城市研究成果

时间:2025-02-14 作者:屈庆超

1月8日,“蝶变2025”新年经济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该论坛由振兴国际智库、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主办,汇聚了众多政府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及智库代表,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与策略。论坛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联席院长屈庆超重磅发布“2024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百强城市”。

1739498756924819.png

屈庆超院长首先对论坛的邀请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今天他分享的主题聚焦于“经营主体”与“百强城市”两个关键词,旨在深入探讨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微观经营主体的质量来评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经营主体就是保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屈庆超院长引用了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市场主体在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不可或缺性。他进一步指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正是微观经营主体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传导机制,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结合论坛“蝶变”的主题,屈庆超院长介绍了本次评价体系的创新之处。该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微观主体区域的画像,来评价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即“以微观经营主体之质求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之变”。通过这一评价,希望能够寻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城,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那么,这一庞大的评价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呢?屈庆超院长详细阐述了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首先,建立了《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该体系利用了超过500亿条的数据项、130个专题库,构建了一级指标维度。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五个维度:规模活力、地区创新、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和经营环境。

规模活力方面,主要考察一个区域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活跃度。地区创新则关注在该地区涌现出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如国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这些创新型企业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经济结构维度则核心考察这些主体集聚在一起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以及这样的结构和主体为区域创造的经济效益。屈庆超院长强调,一个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土壤,即生态环境和经营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营环境是培育优质企业的基础,也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屈庆超院长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首先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图谱图。他展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部件和核心技术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区域空间省市的分布密度。这样的专题库,他们一共做了130多个,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另一个例子是创新型的高质量主体在区域空间上的集聚情况。屈庆超院长通过六张图表,详细展示了国高新企业在中国的城市密度、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分布、科技企业的分布以及重点产业链里高价值企业的分布等情况。这些图表直观地展示了微观经营主体的质量如何反映宏观经济质量的密度,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通过这一庞大的评价体系,屈庆超院长和他的团队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首先,他们验证了经营主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绝对正相关关系,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一发现进一步强调了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其次,他们从活力角度考察了百强城市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数据显示,百强城市以60%的企业创造了70%的税收,吸纳了80%的风险投资,培育出了90%的创新性主体。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百强城市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动力源地位。

在空间分布上,屈庆超院长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了东部引领、中部追赶、西部和东北单核的特征。东北长三角地区只有一个城市没有进入百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每个省市只有一个城市进入百强。这一发现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艰巨任务,也为未来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屈庆超院长还发现了一批潜力型城市。他们通过两个矩阵画像,展示了综合效益和规模红利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了一批效益非常好、有活力的潜力增长型城市。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一批需要提质增效的城市,这些城市规模尚可,但质量效益有待提升。还有一批小而美的城市,虽然之前未被广泛关注,但表现非常出色。

最后,屈庆超院长展示了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百强城市评价结果。他同时坦诚地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如维度局限性、数据局限性以及刚性和软性差异等。他强调,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其综合质量。他们仅仅是从经营主体质量视角去评价这个城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和方法。

屈庆超院长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他的分享不仅为大家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思考,也为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经营主体将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