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北京消费市场新动向

时间:2025-02-13 作者:卢慧玲

1月8日下午,备受瞩目的“蝶变2025”新年经济论坛在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M空间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蝶变”为主题,汇聚了众多政府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及智库代表,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慧玲作为分享嘉宾,在新发展格局主题演讲环节就北京消费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与会者进行了分享。

1739418399867795.png

卢慧玲首先代表北京市商务局,向长期以来支持首都商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祝贺此次论坛的圆满成功。她表示,新年经济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紧跟着时代的脉搏,聚焦着关键议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从2020年的“重构未来”,到2021年的“重构增长”,再到2024年的“重构产业”,直至2025年的“蝶变2025”,论坛主题的不断深化,见证了中国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与升级。

卢慧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她梳理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其中涉及消费工作的就有15项,如以旧换新服务、消费升级、首发经济、多元场景融合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无疑为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谈到北京消费市场的“蝶变”时,卢慧玲用三个关键词进行了概括:含“新”量更高、 “绿”色更出彩、含“数”量更足。

含“新”量更高,是北京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2024年,全市新开了17家商业综合体,新增商业实施面积达到了240万平米。2025年,还将新开100万平米左右的商业设施,并引进了900多家新品牌落地。同时,新认定了15家中华老字号,使北京老字号数量达到了274家。此外,北京市还出台了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的方案,形成了街区、赛事、演艺等七大场景100多个案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

“绿”色更出彩,是北京消费市场在环保方面的显著成效。卢慧玲介绍,北京市出台了“两新”政策,加大支持家电、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以旧换新力度。截至目前,北京市家电政策领取的人数已达到了300万,预计三项政策将实现销售额350亿元左右。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还有效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含“数”量更足,则是北京消费市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突出表现。2024年1-11月,北京市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了四成,这是2015年有电商统计以来的最高占比,超出了全国17.9个百分点。同时,即时零售等新零售企业的网上零售额合计增长了9.4%。此外,北京市还认定了第四批13家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并出台了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卢慧玲表示,2025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也即将开启。在下一个五年里,消费市场将发生更大的“蝶变”。消费倾向、消费结构、消费偏好和消费渠道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政府和广大市场主体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虽然任务艰巨,但也充满了机遇。

面对这些变化,北京市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抓好机制统筹、政策统筹、项目统筹和活动统筹,以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力促商、文、旅、体多元无业态的融合发展。

具体来说,北京市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有为政府激发有效市场。加力破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快建立商品消费的比较优势,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二是围绕总需求培育总供给。以服务消费为重点,优化养老、托育、美丽健康、教育培训等消费供给,推出更多的多元消费业态场景。三是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并重。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大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传统消费场所的普及应用。四是既做足增量又盘活存量。推动老旧厂房等存量空间的提质增效,建立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服务更多的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五是在做大总量基础上注重提升质量。促进时尚消费,以北京时装周为体质升级的牵引,带动潮流服饰、美妆等潮流消费品的热潮,引领国潮消费,推动国字号的守正创新。

最后,卢慧玲强调,推动北京商务发展是一场团体赛,需要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协会部门和媒体的共同努力。她呼吁大家携手并进,共同迎接北京消费市场的“蝶变”,打造好这场团体赛。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