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新年经济论坛”还有42天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表现数据显示,工业企业整体利润同比下降4.3%。具体来看,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利润总额均出现下滑,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8.2%,股份制企业下降5.7%,私营企业下降1.3%。这些数据反映出,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下,国内工业企业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则表现出一定的韧性,1—10月份实现利润总额14559.0亿元,微增0.9%。这一增长虽然幅度不大,但在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单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了10.0%,这一数据进一步凸显了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综合来看,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工业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和挑战,也为我们深入分析经济结构、寻找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问题分析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性凸显。当前,我国部分传统产业由于长期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附加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仍然较低,难以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拉动力。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还限制了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国企改革尚需深化。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然而,当前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暴露出其在运营效率、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既与国企自身的体制机制弊端有关,也与市场环境、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企效能,已成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是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升。尽管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实现了微增,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少数大型外资企业的稳健表现。整体来看,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在外资利用方面,我们仍需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同时,在国际合作与竞争方面,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体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仍有发展瓶颈。私营企业利润总额的下降,反映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融资难、融资贵、税收负担重、市场准入门槛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企业,严重制约了它们的健康发展。此外,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二、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最新数据反映出的趋势,振兴国际智库提出以下具体政策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与研发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加大税收减免、提供研发补贴等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其次,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技术改造、智能化升级等手段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实现价值链的攀升。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竞争优势。
二是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首先,要完善国企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企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国企监管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次,要优化国企资源配置,聚焦主业发展,剥离非核心资产和业务板块,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同时,推动国企与民企的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另外,要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国企的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外资吸引力。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外资利用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降低外资进入门槛和运营成本。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鼓励外资企业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其次,要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体系和多边贸易体制建设。拓展海外市场和渠道,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另外,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形成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格局。
四是关注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首先,要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负担。同时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其次,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另外,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才支持力度,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供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