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分享 | 新质生产力:大国竞争的制高点,政府企业的发力点

时间:2024-11-27

编者按 本文根据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近期在智库内部的分享讲话整理而成,其中不少观点系第一次提出,有振聋发聩之感,特此分享。

以下为李志起分享内容:

近段时间以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犹如一颗震撼弹,瞬间在全球精英阶层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自11月6日大选结果揭晓,特朗普的高票当选不仅让全球对美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充满疑虑,更引发了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可能迎来重大变革的深思。对于中国而言,这一变动无疑被视为中美关系可能面临严峻考验的预警,中国的经济增长步伐和科技创新进程或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成为大国之间角力的制高点。谁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占据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一年中,我们振兴国际智库做了许多地方政府、产业和企业之间的调研,一个强烈的预感是,新质生产力以及科技创新转化为强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能力,将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因素。

新质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新引擎与竞争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外也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他指出,新生产力绝非空谈,而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战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对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年下来,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大国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悄然从传统的政治、军事、贸易等领域扩展到新质生产力领域。这就像当年的美苏争霸,谁率先掌握太空技术,谁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现在,这场竞争已经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发展速度的快与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与低,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为什么老百姓对当前的消费环境不满?为什么社会上有一些怨言?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发展滞后于人民的期待,收入未能有效提升,现实拖累了梦想。而发展的关键在于什么?很显然,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新质生产力,即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未来的方向。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这才是一个大国走到今天需要选择的正道。

然而,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国内外理论界似乎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理解。大多数人仍在字面理解层面上徘徊,或者只是简单地强调某一维度,未能从更高层次和更广视角去审视其重要性。我认为,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既然新质生产力是未来的制高点,那么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呢?

地方政府要跟上“新质生产力”发展节奏

地方政府需要调整发展策略,将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以北京的海淀区为例,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借鉴。海淀区通过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措施,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不仅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优质企业聚集于此,还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年大环境中表现特别抢眼。

具体而言,海淀区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例如,海淀区实施了《海淀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办法》,明确提出了支持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导航和位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文化和科技融合等“6+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海淀区还加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通过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海淀创新创业。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海淀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海淀区还注重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例如,海淀区实施了《海淀区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支持办法》,聚焦创新创业服务载体、研发创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融资服务、信用服务五个板块,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他地方政府可以好好学习一下海淀经验。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例如,可以加大力度培育本地特色产业集群,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可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等。

企业要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下“变身”赢家

对于企业来说,同样需要积极应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首先,企业需要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国际局势的变化。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民营企业需要特别重视解决家族企业传承创新问题,以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家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传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族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传承规划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制定合理的传承计划和培养机制,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基因得以延续和发展。

最后,企业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也是企业赢得市场信任和支持的关键。今天品牌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全面崛起,他们需要更好的体验与沟通,传统的品牌策略已经失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维护工作。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创新宣传和推广等措施,打造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不但可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更需要讲好创新体验和创新故事;在市场拓展方面,企业可以拓展国内外更加精确的细分市场、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等;在品牌建设方面,企业可以加强品牌IP的打造,注重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等。

正确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挑战

当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例如,如何破解资金瓶颈问题?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研发投入和运营成本持续攀升,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精准投入到关键领域和项目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又如,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支撑。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本地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如何吸引和留住国内外优秀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再如,如何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一个充满活力、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土壤。地方政府如何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企业如何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仅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服务,还要确保这些政策能够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强跨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工作,不仅要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还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三是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工作,不仅要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还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创新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不仅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还要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总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和地方政府、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去审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即将召开的2025新年经济论坛就将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话题,凝聚振兴国际智库180多位专家学者的智慧,为大家一一拆解,欢迎大家参与和关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