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出去、常态化监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数字经济还有哪些新要求 来源:新京报 记者:陈维城
“新十条”后,国内经济走向备受瞩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其中数字经济与资本监管相关论述也引发市场讨论。
与往年会议相比,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何不同?“常态化监管”释放出什么信号?平台经济在“稳就业”中起到什么作用?平台经济如何“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
为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伏羲智库创始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相关话题进行解读。
盘和林提到,与往年会议不同点在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平台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获得了肯定,也提出了平台企业未来监管的总原则,利用法律规范平台经济的竞争行为,为平台经济明确红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了对“资本”的重定位,针对资本提出“扬长避短”的发展理念,支持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李志起认为,支持平台企业引领发展,是对平台经济作用价值的再认识、再定位,一直以来平台经济在满足人民消费需求、吸纳就业、疫情防控、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还必将在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赋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更多中国商品和服务贸易走向一带一路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平台企业自身也将在“软”转“硬”、数据驱动、国际化等方向迎来新机遇。
数字经济大势所趋,常态化监管给予市场空间和弹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具有指引作用。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表示,今年会议更加直面压力和问题,积极谋划改革发展,重视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预期,重点突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而且对房地产等重点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关切进行积极回应,释放积极信号。应该说这是近年来最务实、最接地气的一次经济工作会议。
数字经济与资本监管一直是外界关注话题,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相关表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比2020年、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发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2020年会议提过,此次会议再被提及。
“数字经济是中国双碳目标下追求民族复兴的必然和唯一选择,三年疫情更让中央到地方全面认识了数字经济的作用。所以我对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释放的信号不觉得奇怪。”伏羲智库创始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认为。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是过去两年国家对资本监管的总方针。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对部分大型平台企业进行了反垄断处罚,对行业发展与资本竞争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与往年论述相比,今年会议对资本监管有哪些新信号?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常态化监管和过去重点专项整改有所不同,过去重点专项整改已经取得了成效,未来要巩固效果,将这些成果以制度化、法治化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成政策红线,法律红线,以法治化来规范资本、平台企业的经营行为,就是常态化监管,相比于过去,监管的思路更加清醒,但总体上未来监管要遵循有法可依的总原则,这就是常态化监管和过去重点专项整改的不同之处。
“恢复常态化监管意味着对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进一步松绑解压,不再搞疾风骤雨式整顿和踩急刹车,而是引导企业自身规范发展,给予市场空间和弹性,更多关注企业经营合规等常规问题,而不是动辄上纲上线进行定性处理,搞过度监管。”李志起认为。
李晓东提到,常态化监管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但是此次会议强调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是给被监管对象以确定性。某种意义上,近年来加大监管是普遍现象,但是由于法律刚刚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等还在逐步出台和完善,监管的不确定性甚至是竞争性,会导致平台企业无所适从,常态化监管水平的提升是给监管措施以确定性,让企业的合规成本变得更低。
“从平台反垄断转变为支持平台企业引领发展,说明反垄断已经取得成效,资本无序扩张已经被有效遏制,对于平台经济来说,过去的规范为未来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常态化监管后,平台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友善,法治红线明确后,平台企业也更愿意在一些领域深化投资,比如平台企业赋能实体经济方面,平台企业乡村振兴方面,平台企业对自己发展的方向更加明晰,也更加敢于投入到引领发展的道路上来,助力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让平台企业获得更多元的经营业务突破口。”盘和林表示。
助力“稳就业”,国际竞争创造2.0发展空间
“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对比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今年会议新提法。但这些论述在今年以来不少重要会议都被提及。“新就业形态”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首次提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
“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就业作用越来越凸显,我们最近调研发现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创造新就业形态,是保就业的非常重要领域,尤其对重点人群就业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是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就业的主要方向;也为农村转移出来的农业人口,一些低技能人群再就业提供重要支撑作用。”李志起认为。
“从细分的行业分类来看,新经济带来的就业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扩容带来的劳动力需求,比如平台经济大类下的各个小类,包括同城服务中的家电维修、宠物经济以及直播带货产业等新兴的经济模式,就业门槛较低;二是产业升级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包括很多创新经济,比如元宇宙和区块链,也包括最近几年兴起的自动驾驶工程师、AI算法工程师等,就业门槛较高。短期来看,前者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但长期来看,后者的作用更加关键。并且,由于后者代表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现阶段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盘和林表示。
提升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也早有涉及,今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上表示:“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
李志起提到,平台经济,尤其零售电商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现在已具备相当国际竞争力,所以要抓住一带一路等机会走出去。这个领域不进则退,如果中国平台企业不能在国际上做大,巩固自身竞争优势,欧美日企业一定会填补市场空白。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引领平台企业,不仅仅在国内大循环上要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在国际市场强化竞争。
“应该已经看到平台经济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对数字化赋能的作用,以及内部治理结构,已经具备相当国际水准,我对他们将来在国际市场上去攻城略地非常乐观。国家要进一步开放支持他们走出去,给他们创造2.0版的发展空间。”李志起表示。
“竞争是未来中国数字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开放对于企业的激励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借助海外市场让企业打破行业天花板,获得发展新空间;另一方面是利用好外资,以外资来发展中国的数字经济,增强数字企业的资本实力。”盘和林认为。
“平台企业具有人才、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比较低的创新成本,服务和支撑了中国灵活就业者的绝大部分,这些都是平台企业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支持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某种角度上,也是希望平台企业们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在更大的全球市场参与竞争,并在全球竞争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李晓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