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起公开演讲谈“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与未来产业发展

时间:2021-09-30

8月5日,由腾讯研究院主办的“数字经济区域洞察——京津冀如何打造数字经济标杆?”专题研讨活动中,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受邀参与研讨,深入解析了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特征和前景,以及与未来产业的内在联系等相关话题,现将研讨发言整理分享给大家,以资参考。

问题一:北京提出这样一个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背景是什么?包括从目前已经发布了实施方案中,最核心的一个抓手可能是什么?

李志起:北京从去年到今年在数字经济方向上的发力,倍受国内外各方的关注,大家对北京的举措都非常的关心。作为智库,我们从去年开始参与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从实地调研到方案建议,几乎是全过程的见证了这个从0到1的过程,很不容易。

我们认为,北京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是有非常深刻的原因的。首先,是面对增长乏力需要有新招。目前不管是全球化红利的结束,还是全球疫情的蔓延影响,现在全球经济增长都比较乏力,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也包括日本、韩国这些亚洲国家,其实都在寻找一个能够撬动经济增长新的杠杆。在这种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既有存量也有增量这样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范式,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发现从国际上来看,有关数字经济的话题,这几年都非常的热,包括G20、世界经济论坛等,各个国际组织都连续多年把数字经济当成一个重要的议题,我觉得可能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能不能适应和引领目前的数字化的发展,这有可能是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

从国内来讲,大家最近在学习十四五规划的时候都能看到,我们已经做好了迎接数字时代的准备。这个数字时代的到来,会对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治理,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方方面面正在发生的变革,正在积沙成塔、蓄势待发。在十四五时期,我们面临的的确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有什么样的抓手、切入点是比较好的选择?目前来看发展数字经济也成为一个当仁不让的选项,所以数字化时代已经真正开启,在实施“双循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下,要想有真正的高质量的发展,要想有更好的新发展格局的开局,现在来看政府和企业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发展数字经济这样一个抓手。

对于北京来讲,北京已经连续多年在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已经走过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周期也有点长的这么一个减量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当下的关键是第三步、也就是怎么促发展的问题——怎么能够加快自身城市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的福祉,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发力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就成为政府做决策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北京有比较好的数字经济的基础,无论是产业资源还是创新人才,都是它已经具备的大优势,所以可以进一步研究探讨如何顺势而为、借势发力,这也是各方面的一个共识。

从这两天刚刚发布的实施方案来看,大家可以发现北京已经从前期概念的提出,到现在的实施路径,整体思路已经逐渐清晰化。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到底应该怎么建设,到底应该怎么启好步开好局?我想大家在这个实施方案里面,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我个人认为一个特别大的亮点,是实施方案里面有一个数字应用全链条、全景式的规划,也就是包括数据的生成、汇聚、交易、消费到应用,产业链非常清晰。尤其是方案宣布北京要以重大的标杆工程为主要抓手,来培育和形成数字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来看,这个提法在国内外应该都是首次提出,有标志性意义。

实施方案中提到重大标志工程一共有6项。第一项是数字城市的操作系统创制工程,也就是说整个城市要变得更加数字化、更加智能化。第二是专门单列了一项——城市超级算力中心的建设工程,这也是我们最近一直在跟踪研究的工作。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一个底座就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这个算力够不够、快不快,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北京提出未来三年要实现本市人均算力达到3000GFLOPS,这是一个非常明确也是非常有眼光的决策。第三是大家一直在关心的北京大数据交易所的建设,这次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专门有一个论坛,发布了很多前期建设成果。第四是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全场景运营工程,这也是北京一个非常有优势的未来产业,在北京亦庄已经有非常好的进展。第五个标志性的工程,是跨体系数字医疗示范中心建设,也就是智慧医疗。第六个是数字化社区打造,这跟北京作为首都、作为特大型中心城市如何实现治理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关系,社区从过去网格化现在要走向数字化。政府通过这六大工程的实施,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让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能够得到提高,这就是北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目的所在、意义所在、价值所在。

问题二:李主任特别介绍了北京发展数字经济六大工程,包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肯定离不开一些产业的支撑,相信随着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对北京产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大的一个影响。但是在北京过去几年,其实刚才李主任也特别提到一直在疏解一些非首都的核心功能产业,随着这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会对城市的产业发展包括未来产业布局带来哪些影响,请李主任再跟我们接着刚才讲的结合产业这一块,做一个解读?

李志起:好的,产业领域北京长期以来优势都比较突出,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是不错的,目前既有包括字节跳动这样的全球领先企业,也包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百度、小米公司,还有一大批未来产业的独角兽企业群体,很多企业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

相信接下来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会是什么呢?是要把数字领域的更多技术成果,去跟更多的传统产业结合、融合、应用。尤其是发展更多、更好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两大产业既是北京的GDP的大半壁江山,也是未来在国际上可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方向。所以我说数字经济既是增量,也是存量,既是现在,也是未来,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问题三:其实我们也想看一下随着北京打造这样一个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对这个城市和已有定位之间会有哪些联系包括影响?我们知道北京城市定位,一直围绕四个中心,包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还有科技创新中心,这个里面其实是没有经济中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会和原有四个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李志起:我们都比较熟悉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提法,就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四个中心公布以后,不少人质疑北京怎么没有经济中心,难道北京以后不发展经济?后来领导人也专门讲到过这个问题,不提经济中心,不等于不要发展经济,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理解首都的新功能定位。其实目前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提出,我觉得恰恰是在四个中心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路径,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跟这四个中心的关系,其实还非常紧密的。

比如说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原来定位是成为国内的科技创新中心,现在改叫国际科创中心了,无论是国际科创中心,还是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创资源、科创能力是北京最突出的优势,北京创新的活力、人才和资源都是非常富集的,这几年在高精尖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也花了很大的工夫和力气。目前从数字经济占比来看,可以讲整个北京应该是在国内一线城市当中,包括跟上广深对比的话,北京数字经济GDP占比都是非常突出的,2019年就已经占到38%,在国内应该是第一的地位。同时每年的数字经济GDP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所以数字经济整体占比的变化其实跟北京的首都定位和首都的转型发展要求,都是紧密相关的。

第二是北京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好大学,全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当中,其实有一半是来自于北京。比如人工智能行业里,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有1800多家,在全世界都是可以排得上前两位,在国内是绝对的第一。区块链的企业也将近两百多家,这也是全国第一。跟数字经济相关的人才,比如专业博士和硕士这两个级别的人才超过十万人,这就是最重要的创新人才聚焦效应。正是因为北京有科创中心这样一个底子,所以现在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才不是空中楼阁。

至于政治中心的定位,这几年大家都知道总书记提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要求,就是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现代化。怎么提高治理能力?用什么方法路径来实现?其实这个里面就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和应用,所以我们要打造更好的政治中心,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在当中同样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现在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好,比如现在5G基站建设,基本在北京五环之内已经全覆盖,密度应该在全国也首屈一指。又比如刚才提到的长安链、正在部署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计算能力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跟发展数字经济是紧密相关的,是鸡和蛋的关系。

换一个角度来看,首都四个中心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真正实现战略目标,也需要良好的经济增长,需要有更高科技含量的经济增长来作为后盾,作为支撑。这几年我们振兴国际智库和北京政和研究中心,在研究专精特新和独角兽、隐形冠军这一类企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北京正在发力打造的未来产业,其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无论是在芯片、人工智能、脑科学还是智慧医疗、无人驾驶方面,北京已经培育和沉淀了一批非常好的种子选手,这类企业的蓬勃兴起和高速成长,再加上北京市正在打造的更多开放应用场景的建设,是把政府和企业这两只手互相配合的作用发挥得更好,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互相促进,数字经济的未来五年到十年非常值得期待。

问题四:李主任也参与了北京市十四五相关规划调研和讨论,如果把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之前提的智慧城市做一个对比,他们有没有比较大的区别?或者相同之处是什么?

李志起:我们发同,在政府的语境里面,现在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智慧城市,其覆盖的内涵可能越来越趋向于互相接近,智慧城市也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提法,其依托就是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要顺利实现。刚才您提到那个问题,我觉得王星研究员回答的特别好,北京之所以提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可能更多是放眼在国际上,跟其他国家、其它发达城市的对比,要体现不同的优势,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来。

在京津冀地区层面,我非常同意刚才各位专家提到的三地产业代际落差特别大的问题,这两年我们智库和有关单位也一直在研究京津冀产业协作到底开展怎么样。事实上北京相当一部分企业疏解以后,不是去了河北和天津,而是直接过黄河过长江,到了南方去发展,这是一个现实情况。

数字经济到底是拉大了这种地区差距,还是能够弥补弥合这种差距呢?我觉得可能要把握好数字经济的发展,把它看作是一个黏合剂,来增进三地之字的产业联系。在数字经济产业链的上游,比如在研发的技术创新环节上,北京已经在形成一大批“北京方案”和“北京技术”,这些积累可以通过为天津和河北提供更多的好的解决方案、好的产业应用,来帮助河北传统钢铁产业、天津智能制造更加上一个台阶,提高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从而分享成长后的红利,这才是一个良性的结果,而不是把这个差距越拉越大。

问题五:我们现在知道从国家层面也在编制数字经济的十四五规划,现在提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北京宣言,可以说数字经济建设了一个宏观的政策,包括外部的环境,其实是越来越完善。其实对不同城市来说,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方面,在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各位专家在最后有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李志起:我想,数字经济的大潮的确已经到来了,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在这个过程当中,都要找好自己的一个定位,像中央现在提出的数字经济领域“东数西算”这样大的战略布局,我觉得对很多城市都有帮助,让不同区域不同城市都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我们注意到,现在像长三角、珠三角甚至是包括成都还有西安,都在数字经济方向上不断追赶、不断发力。我想每一个城市都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来确定自己的追赶路径、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

就北京而言,我们离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应该说还是有差距,还需要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比如,首先我们现在的核心技术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我们真正的创新端和基础端还是比较薄弱的;其次大家刚才讲到数据经济的交易部分,包括数字资产的确权、开放流通、监管这些问题,现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化解。第三是我觉得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这个题目才刚刚开题,后续其实还有很多的路要去探索。最后是人才的支撑问题,数字经济说到底就是人才经济,就是创新经济,所以北京能不能吸引更多的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特别是能不能吸引产学研企不同领域领军型的人才能不能扎根北京,我觉得这是决定北京能不能走好和走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