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董明珠、 马化腾、李彦宏如何看人工智能产业

时间:2021-07-14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推进,工业制造业亟须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回归到产业思维,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应用模式与商业模式的成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1)在上海世博中心正式开幕。这是人工智能领域影响力最大、最高级别的盛会。上午的开幕式当中,围绕大会“智联世界,众智成城”的主题展开,体现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应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大会开幕式将引领性传递以人为本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理念与体系,全局性演绎AI赋能经济、生活和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前瞻性探讨人类社会新的伦理与法治规范等。

大会开幕式上,包括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立、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等在内的主要嘉宾参与了发言。

李彦宏:人工智能是影响未来40年人类发展的变革力量

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非常值得重视,它对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高质量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构建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明显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安全通行的效率,还能让人们的出行更加绿色和环保。在智能养老领域,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AI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方面都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

李彦宏演讲中还提到,人工智能无疑将会是影响未来40年人类发展的变革力量。这个力量今天正在不断的积蓄,在交通、金融、工业、能源、媒体等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都给出了行业数字化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解法,甚至已经开始重塑整个行业的面貌,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

“过去几百年间,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发展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保障,但未来几百年,科技的进步足以支撑人类回归到低碳社会—这也是最初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 AI正在帮助人类做出改变,并将在更多领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价值,比如AI助力下的生物计算为人类的生命健康谋福祉,比如通过AI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李彦宏在演讲当中表示。

马化腾:我们对AI的未知仍然大于已知,要推动AI向善

马化腾在开幕式上发言表示,腾讯将和国家天文台共同发布探星计划,把上海优图实验室的AI技术用于探索宇宙。

马化腾还提到,过去一年,AI在医疗、城市治理、非接触服务等领域为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但人们对AI的未知仍然大于已知,追求科技向善就要推动AI向善,让AI技术实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胡厚崑:制约AI普及的并非应用和技术,而是开发效率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鉴于目前的时局变化,技术应该扎到根处,尤其是AI计算框架及处理器上的研发。

他强调,目前,制约AI普及的并非应用和技术,而是开发的效率。

胡厚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到今天,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从过去天上的云变成了地下的云。要加速这一进程,华为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应该汇聚各方力量,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的计算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公共资源,让智能触手可及。如果没有,则会制约城市数字化的进程。

二是技术要扎到根,根深才能叶茂,在今天非常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这一点对中国产业发展尤为重要。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增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韧性。

三是大胆运用技术手段去突破当前AI普惠的瓶颈。当前的瓶颈不是在技术和应用的需求上,而是在开发的效率上。现在AI开发的效率太低,太慢,严重阻碍了技术和需求的结合。现在的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要用技术的手段去改变和提高效率。

胡厚崑认为,未来算力将像水一样,成为可广泛获得、承担得起的智能资源,这将决定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建起了算力中心,华为也参与了整个过程。他指出,计算中心应建立在需求集中的地区,根据需求变化,提高投资效率。

周鸿祎:城市数字化程度越高 安全挑战越大

周鸿祎表示,数字城市意味着“软件定义城市”,未来智慧城市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安全挑战也会越大。

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其实便是基于AI、大数据、5G、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出城市的数字化孪生,构建出真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融入到城市交通、医疗保障、商超零售等场景,成为了赋能并且重塑城市发展的关键。

从IT软件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大数据将成为驱动业务发展的关键。在周鸿祎看来,一切皆可编程也就意味着软件的漏洞将会无处不在,万物互联网之后,未来在虚拟世界中发生的网络攻击和恶意事件,也将直接投射到真实世界,造成更为直接的伤害。

今年五月,美国最大燃油管道遭网络攻击,多州进入紧急状态。在周鸿祎看来,未来,随着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城市的安全将不可或缺,如果数字城市不幸遭遇网络攻击,大面积社区停电甚至于社会停摆都将成为可能。“当所有的城市基础都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网络安全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周鸿祎表示。

董明珠:中国制造业在数字化时代一定能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董明珠说,过去大家认为工业是传统产业,没有任何先进性,而互联网则是现代企业。“但通过合作,看到了互联网时代推动了工业制造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从物流开始,从物料进厂、成品入库到走向市场,全产业链实现了智能化。”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从过去10万人的企业只做800亿的产值,到今天2000亿的产值只用8万人来做。我们的人员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初期我们的研发人员只有800人,现在研发人员有1.6万人,现在已经拥有16个研究院、1000多个实验室。”

董明珠认为,智能化对制造业带来了如虎添翼的效果,尤其是即将进入零碳排放的时代,对于空调领域,更是提高了研发技术的能力,“如果全球用上这样的技术,温度会降低0.5度。”此外,‘零碳源’和传统技术比,原先100万元的电费用上新技术后只要20万元。”在她看来,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不属于传统企业,而是和传统企业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真正数字化的时代。

董明珠表示,在新的时代,每个人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数字化涵盖了不同领域的需要。互联网一定能与传统企业完美结合,工业如果用数字化来改变,将带来腾飞。“中国制造业在数字化时代一定能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徐立:机器的猜想是否有边界

徐立认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将能够有规律地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无论是过去的经验归纳、推理演绎,还是现在利用大数据和仿真模拟,通常意义上的四种科研创新范式都有着既定的模式,但人类历史上很多颠覆性的科学创新和重大突破,都是反共识的、不可预测的,多源于“天才的猜想”,正如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以及爱因斯坦幼年幻想乘坐的那束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局限。

但在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也可以进行猜想,有望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科学规律的本质,更快地探索和发现未知,这正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创新的新范式。

徐立还提到“发展”的人工智能伦理观,他解释道,既然机器在很多情况下,目前还不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控制和完整的迭代,但实际上它秉承着能够推动更好的人工智能伦理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建立基于可控绿色环保、可持续、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观。

沈南鹏:生活场景中的数据挖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开幕式上发言表示,生活场景中的数据挖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他认为,如果将算力和应用场景比作两条腿,那么算力呈指数级别的增长,但是应用场景这条腿比较短,还处于线性增长中,尤其是吃穿住行等生活化线上场景有待开拓。

沈南鹏提出,需要发展理解消费者情绪的服务型人工智能,这有望改善未来的交互体验。而现在的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还无法读懂消费者表情、语音、语调、肢体等。比如在投诉中,很多用户还不能对客服AI产生信任感。

此外,沈南鹏表示,在线问诊、健康管理等正处于积极探索期,这也激发了投身医疗人工智能的创业者前仆后继,这是未来人工智能在应用层面的一个重要方向。

李志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5G等相关基础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预计在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未来我们有望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利好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软件系统板块。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且在5G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人工智能行业将加速发展。通过现有人工智能发展市场来看,人工智能在安防、零售和金融领域的成熟度最高,在制造领域市场体量最大,农业、医疗、文娱等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作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之上。”李志起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突破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中国制造的基因深植于各个区域,但在制造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中,仍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向发展。

李志起指出,未来每个城市都需要打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作为双循环基础发力点,智能制造将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不可忽略的增长引擎,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球主要国家的都锁定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上。对于发展智能制造的区域,应在此基础上注重绿色制造,打造出本区域内具有竞争优势的“未来产业”。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其制造基因早已印刻在每个省市的发展中。在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有雄厚制造优势的企业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标杆。另外,有科技创新优势的地区,应积极布局以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内的未来产业、新兴技术产业,赋能本地及区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为此,地方区域、城市在发展以智能制造产业为主的未来产业上,我们建议,政府要在产业规划上积极引导,与区内高校、智库、学术机构合作,吸引高校研究所、企业集聚,逐渐补齐短板。最好有靶向性地发展,尽快形成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驾齐驱的场景,基于当地产业实际发展情况,联合头部企业,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研究院、科研基地,提供资金支持、政策鼓励,推出针对区域内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与人才计划。

相信,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与大数据、5G、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向新高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