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数字经济班列已开出,您上车了吗?

时间:2021-04-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1年3月31日,由北京市工商联、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以“重构增长—数字经济与独角兽”为主题的2021新年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蓝调庄园隆重举行。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李志起,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商惠民集团董事长张一春,北京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屈庆超,京东科技宏观经济与产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张明明,阿里巴巴集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宋逸群等重量级嘉宾,分别就数字经济发展和趋势分享了精彩的观点和见解。


55b72dc88f0e9b50092322ee4c6a233.png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内核。3月31日,在北京举办的2021新年经济高峰论坛上,与会民营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就“数字经济重构增长”展开探讨。

微信图片_20210409102721.jpg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都希望能够重新回到经济增长的轨道上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表现是最好的,中国经济在去年实现了“V字”形的翻转,从下跌到最后能够有2.3%的正增长,这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是唯一的一个。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凭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北京市政协委员、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表示,疫情之下很多事都不能做、很多面都见不了,远程的网络数字的服务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数字经济领域的诸多企业提供了教育、医疗的服务,提供了民生物资的供给。“这样一场增长让我们看到了数字经济的魅力所在。”

微信图片_20210409102844.jpg

       李志起进一步表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关注焦点,包括3D打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而在数字经济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产业革命正在发生,有更多的改变正在到来。

       当前,我国正面临世界持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期、经济的发展换挡升级期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交汇期,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现代经济活动,正在成为重构增长的重要抓手。

       业界认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的新优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经济班列普惠乘客

       中商惠民是产业数字化的探索者,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商惠民集团董事长张一春看到了中国产业数字化的未来和价值,他最初的着眼点就是帮助快消品这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微信图片_20210409102919.jpg

       说起创业初衷,张一春提到自己的父母就是一家夫妻店的经营者,自己小时候就是家庭小店的小老板,对夫妻店的生存现状感同身受。而据统计,在中国目前有680万家夫妻小店,中商惠民的志向就在于通过产业互联网以及产业数字化让中国的夫妻小店看到未来的希望。

       经过近8年的探索,中商惠民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大幅提升了自己和厂商的效率。中商惠民创造了数据价值,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增强,产品卖给谁了?卖了多少?在哪个区域卖了多少?在那个区域哪个群体受欢迎?都可以精确呈现,极大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之所以将中商惠民定位为一家从事快消品的B2B企业,张一春谈了自己的理由:首先,这个行业规模很大,一年10万亿元到20万亿元的规模,这是一个天花板足够高、规模足够大的行业;第二,这个行业跟经济萧条低迷没有太多的关系,可以说是永远的朝阳行业;第三,这个行业传统性非常强,效率很低,亟须转型,亟须提升。

数字经济班列驶向何方

       未来,数字经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北京市政协常委、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屈庆超从应用层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应用,我们生活的城市将从超级城市到超级智能体,随着数字化的链接,城市将会变得无比的智能,这个城市是一个智能体;生产生活将从不能停电到不能停算,未来的数据智能时代其实核心驱动力是数据和智能,算力和算法,未来如果“算”停了,这个城市就停摆了。

1.jpg

       屈庆超表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将改变产出模式,将从投入产出到结构产出。他说,就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而言,一个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另一个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随着数据化的发展,整个社会优化结构所带来的发展动力将是巨大的。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将实现从心想事成到心不想事也成的转变。“未来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城市都会有数字画像、数字档案,当你还没想的时候大数据已经替你想了。”

2.jpg

       对于数字产业化的未来,京东科技宏观经济与产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张明明提出趋势有三: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能够促进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科技企业会更多地融入实体经济,跟实体经济共生,这些企业将运用自己的大数据、用自己的科技去跟行业深度融合,帮助各个行业推动数字化的转型;政府和科技企业的结合能够推动数字政府的建设,智慧城市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3.jpg

       阿里巴巴集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宋逸群则表达自己对未来数字经济特点的判断。她表示数字经济将更加开放。不仅仅是数据的开放、产业之间打通,更是全球化的开放,我们发现中国大量的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企业,已经完全转入了电子商务跨境贸易这样一个新的领域。

       数字经济的未来将更加绿色。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明确,中国将成为绿色发展的巨大经济体,数字经济也将融入绿色发展的潮流,比如像蚂蚁森林公益类的植树项目,公众很愿意把自己的行程在高德地图换成公交地铁,换成碳积分,相信越来越多这样的技术支持,能够提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此外,数字经济还将更加普惠,让人们在方方面面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它还将更加创新,在场景和技术的这样一个双开放、双驱动的背景下,更多的产业链会融入创新里面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面对如此诱人的发展机遇,如何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

       张一春建议,市场主体要考虑清楚三件事。首先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也就是项目的必要性分析,就是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去做,这个行业规模是否足够大、天花板是不是足够高、痛点是不是足够痛?

       其次,是能不能做。他说,有很多事情很光明也很有未来,但你未必能做,市场主体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团队等综合因素考虑自己能否胜任。

       再次,就是如何去做。他结合自身创业经历表示,要对特定产业有足够深的理解,他认为传统产业是有优势的,产业互联网是赋能的工具。要清楚产业的核心是什么。“对于产业数字化来说,产业是主体,数字化是加持力。”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2024055336号